重庆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6年1月成立,是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机构。现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发展历史
本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97年7月―1999年6月。1997年我校成立药学教研室,负责药学专科学生教学。在教研室内成立了药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任务是负责专科学生药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工作。
发展阶段:1999年7月―2005年12月。1999年7月成立药学系,同年招收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该系以药学二级学科设置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4个教研室,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药学系在国内率先打破了过去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的传统模式,成立了系管的“药学实验管理中心”。实验教学内容大幅增加,开始独立设置与教研室平级的实验室主任,负责指导、安排药学各学科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实验仪器的请购和维护、实验课师资的培养指导等任务。我校“药学实验室”是重庆市教委2000年首批认定的“合格实验室”。
完善阶段:2006年1月―至今:原我校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及实验室、药理教研室并入药学系,整合教学物力和人力资源成立药学院,同时将原“药学实验管理中心”更名为“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2007年被评为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本中心面向我校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学、基础医学等共3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约4000名学生, 开设11门实验课程,年均人学时数156885。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创新实验约15项/年。
二、教育理念
本“中心“从成立伊始,顺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不断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中心”下设化学和药学两个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医用无机化学、药学无机化学、医用有机化学、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实验教学;药学实验室主要承担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两个实验室分别有相应的实验室负责人,每门课程配备有课程负责人。
2000年,开展“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和改革,围绕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的重组和优化。重新设置了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一)强化学生有机合成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二)重点是创新药物的研究实践,改变了原有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的现象,采取导师负责制,并鼓励学生进行业余的科研活动。2002年“药物化学课程群”被评为重庆市重点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药物化学” 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三、师资队伍
中心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中心现有实验辅助人员8人;专职实验教师98人;教师中,具有教授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5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8.3%;具有博士学位76人,硕士学位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95.3%;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4人。拥有重庆市药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重庆市执业药师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各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5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人5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人。
四、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心利用假期,采取同学自愿的原则,组织同学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进行工艺改革,新药研制、为外向型企业建立适合外商需要的质量标准等,为重庆乃至市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计转让各种技术50余项。
药学院下设临床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学6个教研室和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参编教材53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2篇。
五、教学条件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用房面积 4461平方米,仪器总价值6665万元,万元以上实验仪器有102台。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在实验教学的理念、实验教学体系、方法手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心”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和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中心” 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